谷關 東勢 ~~~懷舊之旅

2006090217:20

 民國48 在上谷關醫務室前面

我們三姐妹和父母留影 站左邊是小阿姨和他兒女

蹲前面的是小姑姑 她在醫務室工作

 

 

民國48年暑假 在上谷關宿舍前面   爸爸媽媽當時都還很年輕  

最前面的三妹兩歲多  小妹與弟弟尚未出生

 

在小姑姑曾工作的醫務室前留影     右二是大姐 右三是我   左為父母親

背景的山坡   當年落石不斷   今日尚有小石子殘留

 

背景是以前的餐廳     空地是爸爸以前的宿舍 已遭拆除

 

谷關發電廠 古色古香的外觀   

 內部八層樓高   設備完善   如一座海底城


大圳溝已經加蓋  成車水馬龍的寬敞馬路 

三民路108號 擠身大樓中  ~~~地震後 是否仍安然無恙

 

@@@   抵達下谷關台電招待所

民國888 趕在暑假接近尾聲之際,

家人再度規劃一次三天兩夜的懷舊之旅。

 

行前心中充滿期待與興奮:不知童年記憶中的谷關、東勢,

還能尋回多少往日舊夢?

兩部車十個人,週五傍晚從台北出發,

趕到台電谷關招待所時,已是深夜十點半。

一排日式木造房屋,隱身在高大樹群當中,四週一片寂靜。

當晚睡在兩排上下舖的木板床上,只要一人翻身,

四個人就跟著搖搖晃晃。

聆聽隔壁房的竊竊耳語,朦朧中度過難忘的一夜。

 

@@@    八仙森林遊樂區

第二天早餐後,驅車前往八仙森林遊樂區。穿過大片竹林,

老遠就聽到溪谷裡  隆隆水聲 不絕於耳。

清澈的溪水,滔滔滾滾,一路趕集似的在森林中狂奔。

我們攜手 涉足在冰冷溪水中,呼吸清涼的芬多精,

頓時滌淨一身的煩憂。

溪邊野餐,彷彿置身雷諾瓦的圖畫中,享受這靜謐的片刻。

 

@@@    日夜思念的上谷關

午餐後,從鬧區的下谷關,來到清靜、杳無人煙的上谷關。

民國四十七年到五十二年間,爸爸因參與發電廠的開發工作,

曾在此地單身宿舍居住 長達六年。

那時媽媽帶著我們四姊妹賃屋於東勢。

爸爸每週搭乘一個多小時交通車,來

回奔波在曲折巔簸的碎石子路上,只為回家探望我們。

 

最期待週六爸爸回來,我們姊妹總興奮的吊在他強壯的雙臂上,

像猴子般盪來盪去。

然後享受那香甜美味的長型饅頭,和野地採摘的百香果汁。

那是他冒著雙腿遍遭蚊子叮咬之苦  所換來的代價。

 

遇到寒、暑假,媽媽也會帶我們去谷關和爸爸團聚,

在那裡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

闊別了四十年,舊地重遊,正是考驗我們的記憶力的時刻。

那時我才唸幼稚園,大姊讀小二。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座常在夢中出現,終日落石不斷的山坡。

經由爸爸指示,很快就看到它了。

和記憶中的不太一樣,現在山勢比較陡峭。

它已靜止不動,唯有半山腰上,還散落一些殘留的小石頭。

似在訴說紅塵滾滾 數十載的疲累,終於 可以沉靜下來休息了。

 

山的前面,一排古老的綠色木造房子,

就是當年豆蔻年華的小姑姑 早期曾經服務的醫務室。

我們特地排坐前面,拍遠景留念。

 

最可惜的是 爸爸住的那排宿舍已經拆了,改種水果。

我彷彿又站在長廊上,看著家人坐在門邊長板條上穿鞋子。

走廊一頭通往餐廳;另一頭是男公共浴室。

每到沐浴時間,熱氣氤氳,人聲、水聲混雜,熱鬧非凡;

一群洗衣婦圍坐房間塌塌米上,邊摺成堆衣服、邊聊天的畫面,

依稀歷歷在目。

 

當年我們姊妹常在房間唱歌、跳舞,

把那些單身叔叔逗得哈哈大笑,讓爸爸很是得意。

窗外種的大西瓜,我們天天盼著它快快長大,卻始終沒能親嚐一口。

 

看到旁邊的老舊餐廳,我們同時興奮的叫起來,

好像看到多年不見的老友。

由於年代久遠,餐廳玻璃多半破損,廢棄多時。

進入空盪盪的餐廳內部,我好像又聞到空氣中,

散發著大饅頭的小麥香甜味道。

姊姊說 她常站在那個角落,看師傅把麵糰揉了又切、

切了又揉的熟練動作。

廚房也拆得只剩半截水管,兀自在滴滴垂淚。

 

配菜間,裝湯和稀飯的白漆大鐵碗與小盤子散落一地……

讓人不勝唏噓。

這三棟綠色舊木屋,在雨後春筍般林立的新式大樓環伺之下,

益發顯得古樸陳舊、與世無爭。

當她風華褪盡,是否仍在日夜期盼 故人再度造訪、憑弔,

一發思古之幽情?

看盡人世浮華,訴不盡的滄桑歲月,

不知她在世上還剩多少個晝夜黃昏呢?

 

@@@   外籍工程師別墅

姊姊念念不忘當年外籍工程師所住的豪華別墅。

我們沿著山路往上搜尋。

綠樹蓊鬱,環境十分清幽,到處瀰漫著淡雅的桂花香。

漫步綿綿細雨中尋尋覓覓,終於見到十幾棟獨門獨院的花園洋房。

紅色屋瓦,歷經歲月的洗禮,已蒙上了一層灰暗。

庭院深深,花木扶疏,自有一股世外桃源的寧靜祥和。

在那豪華客廳,姊姊常和一個金髮碧眼的法國小女孩,

抱著洋娃娃辦家家酒。

即使言語不通,也可以各說各話,玩得開心。

 

路旁綿延樹公尺的大樹根,鑽出地面,與破裂的水泥地,

麻花似的糾結 纏繞得難分難解,令人嘆為觀止!

卻也無形中透露了她年齡的秘密。

 

突然我腦海中,浮現一場草原上的盛大宴會,衣香鬢影、熱鬧非凡。

我們手上拿著好多糖果、禮物,盡情歡唱、跳舞…….

爸爸遙指遠方,說耶誕晚會,就是在那片空地舉行的。

我極力搜尋遙遠的記憶。看到我和姊姊鎮日奔馳在空曠的草原上,

尋找小小紅紅的野草莓吃個飽。

然後躺下來,看那山坡上的落石,沒日沒夜、

不斷爭先恐後的往下滑落,

像一群調皮的小孩在溜滑梯,不知他會在何時停下、歇息。

 

爸爸看到一棟當年由他監造的大型西式建築,獨特高雅,氣質非凡。

興奮的拿起相機拍個不停,讓思緒沉緬在回憶中。

 

@@@   谷關發電廠

接著我們去參觀工程浩大又艱鉅無比的「谷關發電廠」。

這是在堅硬的山壁上,炸開約八層樓高的空間、

歷時六年多才建造完成的。

開車經由吊橋入內,行在隧道中,彷彿置身007的海底城,

令人讚嘆不已。

從發電廠出來,大甲溪畔矗立了一塊大石碑。

背面刻著一長串因公殉職人員的姓名、籍貫和出事日期。

 

爸爸說:當年鄰近城鎮招募來的工人,明知炸山十分危險,

但為了多賺一倍的薪資養家活口,捨身取命、與天搏鬥。

逃過了就算賺到;逃不過就此葬身溪畔,與父母、妻兒天人永隔。

 

今日大家伸手一按開關,享受「來電」的方便時,

可曾想過:這是多少人用寶貴生命換來的?

一思及此,不禁令人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感慨!

 

第三天回程經過「新天輪工程處」,以前叫「新伯公」。

印象中,她是綠草如茵、環境極為清幽雅致的美麗天堂。

小姑姑在此任職護士時,常帶我和姊姊來此,

玩一整天含羞草也不厭倦。

現在到處水泥地和牆壁、瓷磚,再也尋不到往日遺跡;

花園和噴水池成了停車場,我心中悵然若失。

 

@@@     東勢故居

東勢故居,歷經四十寒暑,原址早已拆掉重建 完全尋不着當年形貌

很後悔沒有早日來拜訪它

對面是我唸過的天主教東光幼稚園,尖尖的教堂依舊,

只是校地感覺變小了  旁邊的百樂戲院, 成半歇業狀態,

那是我們常去看日片和歌仔戲的地方。

原是大圳溝的馬路對岸,尚保存一棟老舊的三合院房舍。

立刻勾起姊姊的回憶。她說:當年媽媽常臥病在床,

她就像小阿信一樣,每天要分攤許多洗衣、燒飯、

照顧三個妹妹的重責大任。

 

一大清早,來到屋旁 在水深遼闊的滔滔大圳溝邊,

跟著一群毆巴桑一起洗衣服。有一次,新拖鞋被水沖走。

水流湍急,慌張打撈未果,差點隨波逐流,回家還被狠狠訓了一頓。

旁邊原來還有一條我們常洗手腳 放紙船玩兒的清澈小溪流

 

現在大小圳溝均已加蓋,成了車輛川流不息的大馬路。

水溝兩旁的野薑花、芭樂樹、大片竹林、仙草間、

楊桃樹如今安在哉?

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新式樓房和繁華的商店街。

農會已改建大樓,棲滿鳥巢的大水塔不見了。

 

街角五十年老糕餅店,裝潢新穎、華麗,已嗅不到古早味。

我們的母校東勢國小,綠樹蔽天。全新教室美侖美奐,已難尋舊夢。

記憶中的東勢,已隨著路旁高大的鳳凰樹被砍光,而成了陌生城市。

 

@@@ 爸爸出生地   古老的故事

經過石城,爸爸說要帶我們去看七十年前,

他和伯父出生的房間,現已成為雞舍。

一群脖子光禿禿的鬥雞,走來走去咯咯叫不停。

 

爸爸的表哥忙拿汽水、熱情招待我們。

姊姊說她仍記得阿祖經常坐在門口凳子上,翹著腳做斗笠的情景。

先人已做古,近半個世紀的時空轉移,恍如隔世。

 

這裡是祖母的娘家,她和祖父遷居外埔鄉之後,

還經常肩挑兩擔重物、翻山越嶺 赤腳走二十多公里路

回來探望母親 從天未亮 走到天黑不見五指才到達

 

外公十六、七歲時,在八仙山砍柴維生,兩週工資是兩塊銀圓。

因沒有零錢  捨不得搭車,天未亮就背著沉重的木柴,

步行65公里,回到后里時,天色已暗,腳底鮮血直流,跛了好幾天。

阿祖心疼得直掉淚。當時一塊龍銀,可買一千斤稻穀,

養活食指浩繁的一大家子人呢!

 

當爸媽在車上 敘述這些祖先的生平事蹟,讓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那個年代,雙腳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

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無遠弗屆。

我們深深體會到:



  •    (悄悄話) 1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